Thursday, August 26, 2010

常見的錯誤:手肘硬碰硬

這是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錯誤:人不會用自己的肚子去接別人的拳,但是,有時候就心想,反正我的手肘很硬,用這個部位來接拳頭,硬碰硬,總行了吧。

今天,我用我的手肘來接我大師兄的拳。大師兄很清楚地告訴我:「這個動作很危險,我可以把你的手折斷。你是因為還沒有遇到要殺你的人。」

嗯,這確實是違反拳理的動作,詠春哪有硬碰硬的拳理?

正確的解法,應該是出手去接觸對方的攻擊,但是,一接觸到之後,就用粘住對方的動作,然後用不是反方向的力,破壞對方的動作。

Monday, August 23, 2010

整理教材有感

這幾天,我在整理大師兄所教給我的拳法,我仔細整理後,覺得,其實師兄的拳理,是可以整理出系統的。

何謂有系統? 例如說,以教數學為例子,學生應該先學過三角函數、指數對數、多項式,之後,才學微積分。為什麼呢?因為微積分專門處理函數問題,所以要先學過一堆函數,才能真正懂微積分。

如果讓我為師兄的拳理,做個教學上的排序整理。
我會整理如下:( 以下,用數字做為先後順序 )
(1) 先教四技的基本概念,確立核心的觀念。至少有四技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。
(2) 教授四技的練習方法:蒙眼、單黐、不動步、化招
(3) 解釋「散打模式」和「沾黏模式」的不同點。
(4) 層次 ( 卸力 -> 打手即消手 -> 借力 -> 布局 ) // 這是讓學生了解,為什麼要從卸力開始練
(5) 拳種
=> 一切的招式都是由枕手抱牌掌沿生而出。
( 其實我學了這個之後,我思考「如何卸力」時,就考慮這五個拳種,多半就有解法。)
(6) 刪去動作
( 逆滾、換手 )
(7) 詳細探討「二度封手」的問題。

//// 以上全部講完之後,就是第一階段講完。
其實教學時,可以考慮,反復教授這7個重點項目。為什麼要反覆呢? 因為這7 個項目,應該是基礎中的基礎,如果有東西不清楚,應該是要學到清楚為止,才能再往上學。



不換手的技巧

今日,當我和阿志在黐手時,阿志出的動作,讓我處於雙手交岔,且雙手已經貼近我自己的胸前。由於交岔的狀態很難出動作,所以我還是換手了。

這時候,大師兄指出了我的錯誤:「換手這個動作,是不被許可的」( 如果可以安全且不會被偷打地換手,就代表可以出打手,這表示,換手的瞬間,其實我浪費了一個動作,這個無效率浪費了一拍。)

然而,不換手的話,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呢? ( 雙手交岔,且雙手已經貼近我自己的胸前 )
大師兄示範了,利用轉馬加上蹲跨的動作,又再一次地生出了空間來卸力。

常見的錯誤:二度封手

在學習的過程中,有一些常見的錯誤,是犯了卻不自覺的。

二度封手,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。什麼是二度封手呢?

舉個例子,我將對手的雙手交岔了,交岔的瞬間,我完成封手了,這時候,就是我可以出打手的機會。然而,常見的錯誤是:由於「很順」,加上潛意識的認為,三角封手比交岔封手更難解,所以又多做了一個動作,完成三角封手,才出打手。像這樣,第一次封手之後,又再封第二次的習慣,就是二度封手。

這個二度封手是很不好的習慣:
首先,它浪費了一次攻擊的機會,本來我可以用一拍的時間就完成的打手,現在用了二拍的時間才做出。這表示:如果我的對手,是『出招頻率』每1點5拍就可以出一個動作的人,他將可以有機會破這招。而且,這並不是因為我的『出招頻率』( 每一拍就可以出一個動作 ) 輸給了他,而是因為我選用了無效率的動作。

其次,從拳理上來看,本來,是完全控制對方的封手,但是多做了一個動作,變成這一瞬間,失去了對於敵人的控制。所以,對敵的「控制」在這個瞬間是斷掉的。


Friday, August 20, 2010

大師兄的教材總集

四技篇
層次篇
手法篇
  1. 刪去的手法
  2. 增加的手法
  • U型滾手
  • 後滾手
  • 後攤手
  • 走位封手 ( 膀手配合走位 )
  • 抱牌掌 ( 破橫向封手 )

Thursday, August 19, 2010

破解交岔封手 ---> 滾手

這個問題是這樣的:
當我被對手做交岔封手,同時對手快速地放一手出拳時,我本來會用的動作有
(1) 膀手 + 攔打
(2) 走位 + 滾手
(3) 逆滾 + 砍頸手

然而,這三招都是險招:
(1) 攔打 --> 險招
(2) 走位 --> 險招
(3) 逆滾 --> 險招

大師兄則是指出了,其實用「正滾」也是可以的。正滾要直接滾上來,會遇到對方的力量,這時候,需要轉個彎,形成 U字型,這樣就可以滾上來了。

大師兄談走位

(1) 走位其實是很危險的動作,當你不走的時候,其實你的重心是很穩的,可以是幾乎沒有破綻的。然而,當你走的時候,勁道很容易消散。可以的話,用轉馬就好,不要用走位的。

(2) 有一個門派,叫八卦掌。這個門派的走位技巧有獨到之處。他是利用碰觸對手,來保持身體的平衡,所以他是快速地繞著對方走,同時進行攻擊。

Saturday, August 14, 2010

四技 與 四種訓練法

訓練方法 四技

化招 ---> 要承受對方最高頻度的攻擊 ---> 時間
單黐手 ---> 要學會所有的角度 ---> 空間
蒙眼 ---> 要設法黏住對方的手 ---> 同步
不動步 ---> 加強馬步 ---> 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