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子健師父傳授的過手,是一套有體系的訓練方法,可以讓學習者在黐手前,先有豐富的動作。過手的兩個人中:一個負責做帶手的動作,另一個人做被帶手的動作。
過手,是從雙盤手的動作開始。開始的方式有三種:( 以下動作描述集中於帶手的一方。)
a. 高伏手變成枕手、下方的攤手變成打手
b. 攤手轉成膀手的瞬間,拍掉對方的內門手,同時我的外門手做衝拳。
c. 攤手略向外門帶,引進落空對方的伏手,再將攤手變成打手。
開始後的動作總計約有18種變化。將其分成三大類:
A. 基本的招式 ( 8種 )
B. 鬥力的處理 ( 3種 )
C. 滾手的變化 ( 8種 )
在 A類,基本的招式,有下列動作:( 下列動作,由『被帶方』的動作命名 )
// 口訣: 枕拉拍臘 外引引衝
// 口訣: 枕拉拍臘 外引引衝
1 枕手 :
被帶手的一方做枕手,枕手如果有形成封手,可以出衝拳,如果沒有形成封手,要先做橫向封手的動作,才出衝拳。
2 拉手 :
被帶手的一方做拉手讓對方兩手交岔,交岔點務必在對方的手腕處。
3 拍手
帶手的一方在兩隻手被封手時,將兩隻手向上滾起。
4 臘手
帶手的一方先出膀手,擋住衝拳。之後,一拉手一臘打。
5 外門 帶手的一方先出膀手,擋住衝拳。之後,等對方另一拳衝拳打來時,從對方的外門出拳。
6 引手:外門形式
帶手的一方在兩隻手都在內門的情況下,出滾手向對手打入。
7 引手:盤手形式
帶手的一方在完成「外門出拳」這個動作時,在對方外門的手將對方的手向內門方向推,使對方做出膀手。
8 連續衝拳
帶手的一方引導對方做連續衝拳,最後可以配合鬥力拍打。
在B類,處理鬥力,有下列動作:
1 鬥力換手
被帶手的一方, 遇到鬥力之後,拉不動,改做耕手
2 鬥力換方向
被帶手的一方,遇到鬥力之後,拉不動,向前做攤手
3 鬥力走位
被帶手的一方,遇到鬥力之後,做走位
在C類,滾手的變化,有下列三類,8個動作
<< 向左、向右、向前類 >>
1 正旋砍頸手 ( 攤手側卸力 )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兩手不抓手,將力量往對方的( 攤手一側 ) 推過去
2 逆旋砍頸手 ( 膀手側卸力 )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兩手不抓手,將力量往對方的( 膀手一側 ) 推過去
3 逆滾攔打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一手攤,一手離手出拳
3 逆滾攔打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一手攤,一手離手出拳
4 抱牌掌 ( 卸去向前的力量 )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 (a)再做一次後拉的動作。
(b)轉馬,同時做滾手。( 利用滾手滾動的摩擦力,使對方由滾手進入抱牌掌。)
<< 對方抓手類 >>
5 三角封手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兩手都維持抓手,上方拉住對方攤手的手,向前向下推進。
6 雙攤手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兩手都維持抓手,下方拉住對方膀手的手,向前向膀手的方向做旋轉。
<< 二手掛一手類 >>
7 攔手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兩手不抓手,上方拉住對方攤手的手放開後,掛到對方的膀手之上。兩手推高。
8 拉手+臘打
帶手的一方做拉手後,兩手不抓手,上方拉住對方攤手的手放開後,掛到對方的膀手之上。兩手向外推。
此處補充『滾手的帶法』:
帶手的一方可以先將對方的手以封手的形式輕輕下壓,聽到對方微微鬥力之後,再拉手。拉手時,上方的一隻手做膀手方向的旋轉、下方的一隻手做攤手方向的旋轉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