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ugust 25, 2011

一定要可以起腳

大師兄曾經告訴過我:「如果想出的解法,會讓人不能起腳,那這招一定是錯的。每一招都一定要可以起腳」( 証明的方法,應該就是他輕輕鬆鬆地把我打爆…。)

這幾天,在我處理對手迫在我肚子前十公分的拳頭時,我想出的解法,雖然可以起腳,付出的代價是:我可能得讓對手的拳在我肚子前一公分,甚至零公分劃過。根據一個師弟的看法,他認為我在「偷」距離。這段身前十公分的距離,不應該再拿出來用,兩手和敵人鬥到力就算了。( 直接視為是special case,然後忽略不計??)

我想了很久,似乎在記憶中,黃老師也示範過這種「險中求勝」的招式。不過這種招式還真難練。

Tuesday, August 23, 2011

有形的動作 <-> 無形的力

這幾天,隨便找小朋友來玩。( 我遇到國小的小朋友,就隨便和他們對打,比試。) 在比試的過程中,我發現,即使他們的力氣/反應速度遠輸給我,我的滾手,依然無法做出。結束之後,我再三思考,問題的根源。

因為我的滾手,並沒有掌握到卸力的重點。滾手由於是雙手的動作,我總是潛意識的認為,這個動作,就是向前。不,並不是這樣的。完成的結果,也許是向前,但是,中間的過程中,應該是可以向任何的方向去移動的。往哪個方向去,就是卸了那個方向的力。對手的力,是一瞬間的,卸了力之後,自然就可以完成動作。

而這個錯誤的來源,從某些角度而言,是在於只注意到動作,卻沒有理解動作中含有的「力」。因為動作可以看得見,而一個動作中,所蘊含的「力」,卻是肉眼不可視的。基本上,來留去送的重點,在於這個無形的力,而不在於有形的動作。

Saturday, August 20, 2011

接手

詠春拳的接手,是一個獨立的課程。我只有偶爾想到的時候,才練一練。真的去模擬對打時,我都是用盲目的衝拳。( 因為接不到手 )

這樣用盲目的衝拳來取代接手,是有問題的。不過,似乎沒有好好地練過接手之前,也無法克服。目前為止,好像也是只有「接一手」接得比較ok。接第二手就開始接得不太好了。


Thursday, August 18, 2011

滾手的表現方式

前幾天,大師兄表現了一種滾手:
我把他的手交岔,用力向他的身上壓。他先是手向後收,卸力,然後,向側邊滾出去。

今天,老師也表現了一種滾手:
做法是: 轉馬,同時滾手向前拋出。

Tuesday, August 16, 2011

章魚手的破解法--續

今天和師弟討論時,師弟當下想出的動作,是小念頭的「脫手」。

我仔細比較之後,覺得,還是小念頭的這招脫手,用來處理章魚手,是最好最巧妙的動作。因為不需要用很兇猛的勁,還是一樣脫得開。

Saturday, August 13, 2011

避正打斜

今天去黐手,我才發現,原來我不會處理,對手使用避正打斜的方式進攻的問題。以往遇到的攻擊模式,通常都是中線對中線,很少去探討這個對手使用避正打斜攻進來的問題。實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。不論是攻擊或是防禦,都有不少的新問題。

Saturday, August 6, 2011

麻手

最近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:膀手的問題。

當我用右手的膀手,去接別人的右手時。對方會故意壓向靠近我手腕側的地方,讓我很難攤回來。這招,在很多門派,是脫手砍對手的肋骨。然而,如果要堅持沾黏的打法,就得放棄這種脫手的動作。

請教了大師兄後,師兄給的解法是,讓對手的拳攻進來,順對方的勢,先出「麻手」,以腕背使對方的手偏向中央,再用掌底帶走對方的手。這招麻手,可以說是極為精妙,大師兄總是說,它是第四個拳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