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ly 25, 2011

領悟了沾黏之後

在黃子健門下,學習詠春的道路是這樣的:先學拳架,再學基本的用法( 過手 ),之後,跟師兄弟黐手時,自然的會表現出"散打模式"的詠春。

然而,散打模式的詠春含有的拳理,只到「尋橋」的層次而已。

在「標指」之後,講求的拳理,是建構在「沾黏」之上的。領悟了沾黏之後,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:
(1) 沾黏模式
在有相當的聽勁時,可以只依靠沾黏對手,讓對手很難出打手。表現出來的樣子,像是用手妨礙對手。

(2) 沾打模式
一旦接手之後,一有機會,就以沾黏為基礎,出打手。由於沾黏的打手是帶有封手的概念,可以辦到以慢打快。

(3) 沾黏即發
在接手的瞬間,就立刻變化出動作。( 不同於沾打的尋找機會,在這個層次,必須做到,接觸的一瞬間,就找到機會出打手。) 使得「打手」這件事,和「沾黏」同時發生。可以超越体格的限制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