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講了其中的道理:「不一定是一個動作去化解另一個動作,可以是7、8個動作去化解對方一個動作,只要意念的密度高,自然可以做出大量的動作。就好比我們徒手去拔一個釘子,直接向上硬拔很難拔,但是,如果左右搖晃( 一連換了好幾個動作 )就可以輕巧地拔出來了。 」
換另一個角度思考,本來比武,直覺的思考就是比快、比力量。然而,有了功夫,要剋制快,就依賴沾黏,去做出比對方更有效更合理的應手,使自己總是處於攻擊方。要剋制力,則是靠著高密度的動作,使對方的力量無效化。( 也合於我的師父所講的:一個要點是「黏」,一個是要點是「密」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