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30, 2010

林口的小學老師

我今天被林口的小學老師指導。
他教了我幾招: ( 以下,我純粹記錄,因為我覺得他講的,也算是有道理。至少我也想不出如何破他的招。 )

(1) 關於鬥力的動作,他做給我做的時候,上手鬥力,下手鬆。
我想出「下手」打他肚子,他做了一個漏打,打下體的動作。他跟我說,這樣解,有危險。

(2) 他認為,老師的鬥力換手,是合理的。
因為如果換手時,是沿著中線上下移動,有守住中線。別人在這時,依然很難打入。

(3) 他教我用腳發勁,我覺得他教的很好。
他讓我做最標準的膀手,然後他用身體的重量下壓。我試著用腳底力,將他彈開。 不久,我就找到腳底力。

(4) 他解釋他領悟到的『型』的概念。
就是,手總是要維持在身體前方一定的位置。這個型只要不被對方破壞。自己都是很強的。

(5) 他抓住我的手,讓我被交岔封手,要我做滾手。
由於他一直出力,力量又大又明確。我也有點抓到感覺,原來滾手是可以不用肩膀的。( 不用肩膀就滾得起來了。似乎因為我出的是,純粹的滾動,有向前,但是沒有向上的力。)

Wednesday, September 29, 2010

兩點齊放

大師兄用「交岔封手」這個手法作為例子,來教我「兩點齊放」。

通常我做「交岔封手」時,我是一手抓住對方的手固定不動,另一手抓對方的手往下壓,使對方的手交岔。這樣子,我在封手時,只有一隻手在動。( 單點 )

而師兄的作法是:如果要作封手時,下手往上,上手往下,同時作 ( 兩點齊放 )。像這樣兩點齊放的封手,一來比較確實,因為對方更難卸力,此外,由於同時是兩手都作動作,理論上,對手也必須要兩手都作動作,才能確實地化解掉這一招。

Tuesday, September 28, 2010

避實擊虛

大師兄在帶我的手時 ,他做了一個讓我攻擊的形勢,兩隻手都可以攻擊,於是我選了一隻手出打手。在這個形勢,我出打手的同時,又查覺到他黏住我打手的那隻手,有出微微上抬的力量。

這時候,理想的一招,是放棄原來的打手,換成用另一隻手攻擊。這就是「避實擊虛」。

///////
在練詠春的過程中,應該要讓所有的動作都可以由單點開始,漸漸學會「避實擊虛」( 可以左右交換 ),最後學會兩點齊放。

Saturday, September 11, 2010

鬆 與 聽勁

「鬆」這個詞,幾乎每一家的功夫都強調。然而,練鬆,似乎總是有那麼一點困難。

「師父,要怎樣才會鬆?」這個問題,我已經聽了師兄問師父無數次了。

其實,我個人來看,這一直都是一個心理層次的問題。一個人去打架,如果對手是五歲小孩,那他一定很鬆的。因為不會怕,人如果不害怕,身體自然能放鬆。

然而,面對打鬥時,要怎樣才能不害怕呢?一個是經驗的累積,另一個,更重要的,是「聽勁」。由觸覺產生的聽勁如果足夠,那對手出什麼動作,理所當然都了然於胸,自然也就不害怕了。

Sunday, September 5, 2010

接手

最近,師兄開始指導我接手。一連教了四種接法
(1) 拍手 + 衝拳
(2) 攤手 + 衝拳
(3) 滾手
(4) 攔手 + 衝拳 ( 此處的攔手,是手臂伸直,向內收回,成為曲肘90度的攔手。)

然而,最困難的一點,在於要「兩點齊放」。這個「兩點齊放」需要較高程度的協調性。當然,成功地做到之後,展現出的攻擊性,也是更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