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y 31, 2010

教學的內容大綱

(*) 功夫的部分
(*)小念頭
(*)轉馬
(*)單黐手
(*)大師兄設計的套招

(*) 拳理的部分
(*)可以用物理來解釋的部分
(*) 剛體導力的原理 --> 為何不可以"用力"?
(*) 四兩撥千斤的原理
(*) 發勁接地的原理
(*) 結構力的原理

(*)可以用生物學來解釋的部分
(*) 蒙眼黐手的原理
(*) 伸肌群、屈肌群力感不一致的問題。

(*)可以用軍事思想來解釋的部分。
(*) 佔據有利的位置
(*) 以己之強,攻敵之弱 ( 招式必須配合感覺 )
(*) 必須沾黏的理由 ( 防禦 )

(*)其它武術的分析

(*) 有效的練習方法
(*) 帶手
(*) 蒙眼黐手

Thursday, May 27, 2010

詠春拳 ( 成招成打手 )

按照大師兄的練法:
(*) 應該先練習,先成招(封手)後成打手,確定可以做到做好之後,才練習消打合一的打法
(*) 應該先練習,化招,能確實有效化解對手的所有攻擊之後,再多加練習攻擊。

之前,我練習時,只想過,開始纏鬥形式的作戰之後,目標是要「成招成打手」。然而,要怎麼做,才能成招? 基本上,只要對手了解拳理、加上一點聽勁,很多封手的招式都是很難做出的。所以,應該要更徹底地體會「來留去送」。

在順對手的勢,而達成卸力成功的一瞬間,對手這時,加諸於自己的力,由於已經消失了。自己要做什麼動作,基本上,這都是會很容易達成的。

Tuesday, May 25, 2010

決定今後

2010 5月25日,我去買了眼罩,決定以後練功夫都要練蒙眼

四兩撥千斤

2010 5月25日週二,我聽大師兄講解拳理時,理解了四兩撥千斤的一些idea 。

(1)遇到下壓的拉手時,腰、膝下沉一點,使對方的力量無法加於我的手上,此時,手便可以順勢滾起。這個道理是類似於太極的心法。

(2)由於 J = F * S ( 功 = 力 * 位移 )

應用於卸力:遇到對方的力量時,如果可以改變對方的軌跡,使對方的拳頭走較長的軌跡才停止,就可以用很小的力,就處理掉。

應用於發勁:攻擊對方時,如果可以讓對方無法逃跑,必須用超短的距離,吃下這股力量,這樣,作用於對方身上的力就會超大。

Monday, May 24, 2010

常用的封手手法 6 種

(1) 攤封
(2) 交岔封
(3) 三角封
(4) 內橫封
(5) 外橫封
(6) 攔打 ( 攔手也是一種橫向封手 )

Friday, May 21, 2010

應該要用膀手來卸力的動作

(1) 對方出攤手,向前壓
(2) 對方出耕手,向內門壓
(3) 對方出枕手,向下壓
(4) 對方出圈手,向外門推

Thursday, May 20, 2010

逆滾的招式

逆滾的動作有:
(1) 逆滾 + 拉手砍頸手
如果對方的雙手,都位於我方滾手之攤手和膀手的中間,(1)就很合用。因為膀手轉拉手可以拉到對方的雙手。

(2) 逆滾 + 攔打
如果對方只有其中一隻手,位於我方滾手之攤手和膀手的中間,就比較適用(2),利用攤手變化出的攔手控制對方的其中一隻手。( 同時由於起膀手的關系,對方理論上,另一隻拳如果要打,也是從攔手的那一側打。)

(3) 逆滾 + 脫手
逆滾時,原來是膀手的一手轉成攤手時,同時做脫手。由攤手滾上去的膀手形成封手後,就可以做拉手臘手。

Tuesday, May 18, 2010

滾手的要訣

交錯手滾手時,因為攤手的一手,會讓對手的一隻手容易形成手肘攻擊。所以,最好在滾的時候,將膀手的手肘抬起,順勢達成封手。

力的六個方向

根據大師兄的分析,力有六個方向( ),就應該可以有六個不同的動作。而接手時,不是接到內門,就是接到外門,所以我對於動作的探討,就分別討論。

(*) 內門,可以做的動作有膀手、攤手、拉手
向內:膀手
向外:攤手
向下:拉手
向上:膀手、攤手

(*) 外門: 可以做的動作有伏手、耕手、圈手、枕手
向內:耕手
向外:圈手
向下:枕手
向上:高伏手

Thursday, May 13, 2010

滾手之後,可以使用的攻擊手法( 共9種 )

(*) 正滾:
(1) 正滾 + 拉手 砍頸手
(2) 正滾 + 膀手上移管到對方兩手 + 攔打
(3) 正滾 + 膀手上移管到對方兩手 + 拉手臘手

(*) 逆滾:
(1) 逆滾 + 拉手 砍頸手
(2) 逆滾 + 攔打

(*) 膀手轉攤手
(1) 雙攤手 ( 原來的攤手向前形成封手,膀手先轉攤手再出打手 )
(2) 三角封手 ( 膀手先轉攤再出三角封,原來的攤手出打手 )
(3) 抱排掌
(4) 拉手

Monday, May 10, 2010

鬥力的處理

(*) 交錯手拉手,遇到鬥力:
(1) 耕手 => 左右
(2) 向前攤, 形成封手 => 向前

(*) 同側手拉手,遇到鬥力:
(1) 引手 => 左右
(2) 下拉 + 橫向封手 => 向下

Sunday, May 9, 2010

招式的小整理 ( 第一年 )

最近有點領悟大師兄講的概念:前後鬥力,則上下左右無力。
由這個概念出發,我將常用的手法,加以整理:

////
由雙手對接,想讓對手雙手交錯
(1) 引手。
(2) 內橫封,再換手。

///
十二種基本常用,由位置分類的攻擊手法

交錯手:
(1)雙拉手 ( 雙退 ) ( 交岔封手 )
(2)抱牌掌 ( 雙進 )
(3)上拉下打 ( 下進上退 )
(4)攤封 ( 上進下退 )


同側雙外門:
(1) 雙拉手,向對方高的一手拉去,拉高打低 (雙退)
(2) 一枕手一打手 (利用對方雙盤手穿入的旋力做枕手 )

同側雙內門:
(1) 一手內橫封,一手出打手
(2) 雙盤手穿入 (雙進)


同側一內門一外門:
(1) (外門打手) 內門的手攤、外門打手。
(2) (外門打手) 內橫封,外門打手
(3) (內門打手) 外門拉手,內門打手
(4) (內門打手) 外橫封,內門打手

///////////////
消手手法:

上下手交錯:
(*) 三角封手

同側雙外門:
(*) 引手
(*) 枕手

同側雙內門:
(*) 雙攤手 ( 攤的時候,向上向外,卸去對方的攻勢 )

同側一內門一外門:
(1) 引手 ( 盤手形式 )
(2) 耕手 + 抱牌掌

二手掛一手:
(*) 對角拉手、臘手
(*) 臘手 ( 先削去對方的雙手,再出招。)

遇到攤封:
(*) 脫手 -> 形成二手掛一手,臘打
(*) 逆滾 +砍頸手
(*) 正滾手+臘手



Friday, May 7, 2010

對打的困難點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詠春拳有三套拳 + 木人椿法
第一套拳 ---> 小念頭
完全沒有步法,主要的內容就是「膀手、攤手、伏手」
最重要的概念是「來留去送」

第二套拳 ---> 尋橋
最重要的概念是「發勁」「步法」

第三套拳 --->標指
// 我還沒有學到,不清楚。但是有些和實際作戰相關的接手技巧,應該在這裡面。

木人椿法 ----> 整合了許多步法、身法、手法的綜合練習。
//////

我和鎖匠、小錢,三個人其實對打了很多次之後,都還不算完全了解,到底真正要爭勝負時,詠春拳要怎麼打。

第一個問題出在「接手」:如果已經和對方兩手接兩手了,詠春拳的招式自然可以使用,因為一切的動作,都是以「沾黏」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。不管是手法和腳的動作,都是要在接到手之後,才能安全地使用。但是,如果一直接

第二個問題出在「步法」:如果對方在兩手相接的情況下,硬是用腳的力量一直向前推。這樣也會讓手的動作無法施展。

////
第一個問題,要等到學完了標指 ( 第三套拳 ),黃子健才教~
第二個問題,似乎是尋橋的內容,只是我一直學不會~。

////
按照大師兄的說法:
發勁,如果認真練,半年就學得差不多了。「來留去送」,要5年才能學會。不過,如果是在兩手都拿菜刀的情況下,就不必使用發勁了。因為輕輕一下,對方就輸了。 所以還是「來留去送」最重要~